展开
当前所在位置:  主页 > 翡翠新语
翡翠新语
 

翡翠的形成

翡翠是如何形成的?民间有很多神奇的传说;地质学家以前一直把它看成一个谜,曾有人认为翡翠与钻石一样,都是在地壳深部几千度高温,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,其实不然;美国不少地球物理学家在实验室做了大量的仿真实验,再结合世界各地发现翡翠矿床的实际情况,他们认为,翡翠并不是在高温情况下形成的,而 是在中—低温条件下在极高压力下变质成因的。

日本东北大学砂川一郎教授在《话说宝石》(1983年出版)一书中,更具体指出翡翠是在一万 个大气压和比较低的温度(200 - 300oC )下形成的。我们知道地球由地表到深部,越往深处温度越高,压力也越大。但翡翠既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,当然不可能处于较深部份,那么高压究竟从何 而来呢?

这高压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挤压力所形成的,现已获得证实,凡是有翡翠矿床分布的区域,均是地壳运动较强烈的地带。还有另外一个 因素是:凡发现有翡翠形成的地方均有含钠长石的火成岩侵入体(中—基性岩)。钠长石的化学成份为 NaAlSi3O8,所以可以推测翡翠是在中—低温、高压条件下由含钠长石的岩石去硅作用而形成的。
 

翡翠鉴赏

 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,当中可细分为颜色、透明度、净度、切工及裂纹,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。

颜色
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,关于颜色的通用十字口诀:浓,阳,俏,正,和,反之就是淡,阴,老,邪,花,综合以下四点来评估翡翠的颜色:
浓淡得宜:论及颜色的深浅度,当然是越浓越好,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,降低翡翠的素质。
要纯正: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,以绿色翡翠为例,纯绿色者为最佳,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,带灰者则最差。
要鲜明: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,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,颜色就越暗淡
要均匀: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,价值也越高。

透明度
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,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。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,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,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,大大增加其美感。相反,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,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,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。

净度
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,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,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,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。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。

切工
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。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,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,除了不能有裂纹,切工的比例、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,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。例如切工良好的「蛋面」不能过厚或过薄,「卜」位处要在正中,且比例要适中。
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,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,以掩盖其瑕疵。

裂纹
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。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,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。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,一般来说,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。

优质的翡翠可以卖得相当可观的价钱,但是市场上的供应有限,一些商人为求取得更好的利润,不惜替翡翠进行人工处理过程。於是市面上便出现了A货、B货和C货。

翡翠的鉴定

天然翡翠A
A货是指完全未经人工化学处理的天然翡翠。
我国珠宝业的前辈们,在长期的翡翠加工生产实践中,总结出了很多有关翡翠的经验,并以言简意赅的格言形式,表示出了翡翠的这些特点。记住这些格言,并能了解和体会其中深刻的内涵,将终身受益。

B
B 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、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,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,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,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 透,颜色更鲜艳。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,结构因而变得松散,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。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 B+C货。

C
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。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,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,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。

灯下不观色
其 实,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。而对于翡翠来说,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。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,尤其是闪灰,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, 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。因此,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,看水头长短,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。而要在自然光线下,察看和评定翡 翠的绿色。
 

翡翠的保养

  佩带和收藏翡翠的人士应该小心勿碰撞跌下翡翠件。有时表面看上似无损,但实 际上经过碰撞,翡翠的内部结构已经受到损坏,而生暗纹。翡翠很忌讳油烟油 腻。如果是保值的高挡货,就不益佩带着进厨房煮食。翡翠亦不适合接近高温,更不可久晒。因为长期如此,容易产生物理变化而失去光泽,没有那么鲜阳。
翡翠也不可接触强酸溶液,那样会破坏翡翠的结构和颜色。